sbo体育新闻中心 /sbotiyuxinwen
山西证券2023年4月产业研究报告sbo体育合集
sbo体育sbo体育sbo体育【山证区域研究】数字经济系列研究之数据分析: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2022年,我国网络运力不断增强,截至年末光缆线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90亿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9175万户。5G建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5G基站数量达231万个,同比增长62.11%。物联网终端用户不断增长,截至年末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达35.28亿户,其中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2023年1-2月,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至5.99亿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达1.02亿户,5G基站2月末总数为238.4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9.05亿户。
1)电信业:2022年全年完成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按上年价格计算业务总量为1.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共完成业务收入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2021年的16.1%提升至19.4%。2023年1-2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803亿元,同比增长7.9%,以上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7.7%;其中新兴业务完成业务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25.7%,收入占比达22.4%。
2)电子信息制造业:2022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出货值66776亿元,同比增长1.8%。
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2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1万亿元sbo体育,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1.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与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完成收入70128亿元、9376亿元,同比增长11.7%和11.3%。2023年1-2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46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信息安全收入与信息技术服务增长较快,分别完成收入9434亿、301亿元,同比增长11.6%和14.2%。
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2022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5.6%,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46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1%;其中网络销售领域及信息服务领域企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速分别为12.6%和4.9%。
1)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持续释放积极效应。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2万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个省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余个,有力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2)服务领域数字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2022年线上服务场景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亿,线上办公与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同比增长最为迅速。作为用户规模最多、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的线上服务场景之一,网络零售规模的持续增长不仅成为我国消费扩容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新品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下游消费趋势向产业链上游的反馈机制也推动了我国生产制造端的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规模达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规模达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较2021年上升2.7个百分点。
3)数字经济持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截至2022年底农村宽带用户总数为1.76亿户,同比增长11.8%;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带动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21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较2020年上升2.9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为24.7%,较2020年上升2.6个百分点;电子商务继续发挥农村数字经济领头羊作用,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
数字化治理发展态势向好,数字政府市场迎来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相关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平台建设更加有效,技术应用更加普及,数字化治理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22年我国在线%,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8.08亿人,总使用量超过850亿人次,较2021年均有显著提升。IDC咨询预计2022年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规模达1372亿元,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数字政府市场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其预测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到2025年将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17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2%。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数字技术发展进度不及预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展不及预期等。
【山证新材料】可降解材料行业深度:政策、技术、产业齐发展,可降解材料替代大势所趋
“白色污染”是全球性重大挑战,可降解塑料是重要解决方案。2022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6300万吨,其中回收量、填埋量和焚烧量分别占比30%/32%/31%,直接遗弃占比7%,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塑料污染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各类生物和人类,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研究称,每个人一周内约等于食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塑料。可降解材料使用后可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主要用于替代直接遗弃到自然界中的塑料。
可降解材料乘政策东风,下游需求有望超百万吨。2020年我国发改委出台史上最严“禁塑令”,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为三大关键时间节点推进,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禁塑政策。在双碳大背景和禁塑政策推动下,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势在必行,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25年,快递包装、外卖包装、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四大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超200万吨,未来空间十分广阔。
PLA和PBAT为主流可降解材料,根据下游应用场景掺杂改性使用。2021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产量155.3万吨,其中PBAT、PLA和淀粉基材料的产量占比较大,分别占比30%、29%、26%。PLA和PBAT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相对其他可降解材料较低的价格,成为目前国内主流的两类可降解塑料产品。PLA质地偏硬、脆性大,韧性较差;PBAT延展性好成膜性能优异,力学强度较低,二者根据下游应用场景掺杂使用,主要呈互补关系。
PLA来源于生物质原料,被认为是最具市场前景的可降解材料。PLA来源于植物,通过玉米、蔗糖等发酵产生乳酸,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下游主要用于吸管、膜袋材料、3D打印等领域,另外,由于PLA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长期应用价值有望体现在纺织领域。目前市场上主要通过两步法“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合成PLA,由于丙交酯技术壁垒高、量产难度大,目前国内外实现PLA规模化量产的企业只有四家。
投资建议:随着疫情放开,消费复苏,可降解塑料行业在政策驱动下有望加速发展。PLA作为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格局较好,我们建议关注海正生材和金丹科技:
1)海正生材在聚乳酸技术方面积累近20年,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是国内首家实现PLA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公司目前拥有4.5万吨PLA产能,另外有2万吨产线处于试车状态,IPO募投的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将于2024年底投产,现有客户意向采购量覆盖公司扩增后产能比例较高,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2)金丹科技的乳酸及乳酸盐产能居全球第二,是国内乳酸行业龙头,公司沿着乳酸产业链向下游拓展,积极进行一体化布局,并且成功攻克丙交酯技术难关。2022年2月公司发布可转债募投7.5万吨聚乳酸项目,有望在2025年打通玉米-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燃气涡轮发动机是航空发动机中绝对的主流,主要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四种。航空发动机起步于活塞式发动机,发展至今的绝对主流是燃气涡轮发动机。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基本构型,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景,发展演化出总体架构有所差别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大部件组成,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则是在三个部件组成的核心机基础上,各自增加风扇/增压级、低压涡轮、动力涡轮等部件。目前多数航空发动机都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涡轮轴发动机主要用于直升机发动机。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型号列装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型号研发不及预期。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主要体现在设计之难、先进材料之难、制造之难和试验之难,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核心机的派生发展成为当前各国发动机系列化发展的主要技术途径。核心机包括了推进系统中温度最高、压力最大、转速最高的组件,其研制成本和周期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占比较大,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主要难点和关键技术最集中的部分,目前“部件-核心机-验证机-型号”的航空发动机研制途径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方法。航空发动机的诞生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再制造、再试验的反复迭代过程,试验在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有效应对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以及新军事变革的需求,航空发动机技术不断持续发展,新构型和新概念将不断推出。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型号列装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型号研发不及预期。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主要包括发动机主承包商、子系统供应商、小部件及零组件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四个层次,涵盖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运营维护三大环节。航空发动机主承包商是产业链的链长,核心能力定位于设计、工程和系统集成,负责供应链系统的搭建和维护,居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航发”)是我国最主要的发动机主承包商,在2016年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发展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已形成涉及政府、军方、中国航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融合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现代航空发动机结构极为复杂,一般而言,单个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数量接近两万件。按照零部件结构形式的不同,发动机零部件可分为盘类件、轴类件、鼓筒、环形机匣及环形件、箱式机匣和叶片等。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要求在极有限的自重与工作空间、极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保证长期可靠的工作性能,大量采用了复杂的整体轻量结构,同时大量应用了高性能钛合金、高温合金以及复合材料等难加工材料,对制造技术要求极高。
航空发动机长时间工作于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的恶劣环境下,对于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通过总结航空发动机过去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代新材料引领一代新型发动机,在未来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中,新材料贡献率将达到50%以上。提高涡轮前温度可直接提升航空发动机的综合性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显得尤其重要。目前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材料包括高温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等,为了满足四代战斗机及未来的隐身飞机对发动机的隐身性要求,隐身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大脑。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从液压机械控制、液压机械+电子控制,发展到现代的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并向智能/分布式控制方向发展。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从发动机起动、运行、停车的整个运行过程的全部控制功能,保证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优条件下运行,而且集成了发动机故障诊断属性,及时发现发动机的“病变”。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型号列装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型号研发不及预期。
山西省固废综合利用占比低于废物处置。山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省工业固废主要由煤矸石、粉煤灰、灰渣、煤气化炉渣等煤系固废及铁尾矿、钢渣、赤泥等其他固废构成。2020年,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4.26亿吨,占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1.6%。山西省工废产生量居前三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均跟煤炭有强相关性。从固废处理方式来看,山西省综合利用占比略低于处置,与全国固废处理以综合利用为主相左,山西省综合利用发展有待提速。
山西省积极推进煤矸石及粉煤灰的利用开发。2021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119316.2万吨,煤矸石产量为21477万吨,约占全国煤矸石的39.6%。政府和企业通过对煤矸石进行发电供热、化工产品、土地复垦、建筑材料、路基材料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减少生态破坏并创造经济效益。山西省粉煤灰产量大,但受下游市场需求相对单一,技术经济条件落后等因素限制,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高,煤灰综合利用约可达100%)。山西省政府要求积极拓展粉煤灰外运外销通道,推动与广东等沿海省市及河北、河南等周边省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协同合作,推进百项节能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可综合利用固废量1000万吨。
山西省固废处理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山西省注册资本规模在50万以上的环保企业中,按细分行业分类排名居前的固废治理企业2107家,生态环境修复837家,污水治理828家。按固废企业家数来看,排名居前的为运城市(320家)、吕梁市(288家)、临汾市(269家)。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固废企业是最多的,远超过其它细分环保行业,但是从资本运作上来看,固废企业并不是最强的,我们认为部分原因在于固废企业在非省会城市更为集中。山西省固废处理企业的注册资金额处于100-500万的企业最多,约占所有企业的42%,500-1000万和1000-5000万的企业分别占21%和19%。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实力偏弱、缺乏核心技术,在研发、工艺、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业务范围大多为区域性。
风险提示:政府支持力度减弱;政策落实不达预期;产业发展与转型缓慢;市场竞争激烈。
【山证区域研究】2023年山西省1号文件解读: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稳产保供
2023年3月22日,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即2023年山西省委1号文件正式发布。本次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抓好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展开,同时新增了多个新提法。
1、粮食安全方面:1)强调粮食生产确保面积稳定,落实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并提出“未来五年,新增、恢复水浇地300万亩,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以上,发展设施农业55万亩,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亿斤以上”的要求。2)新增对大豆和油料生产的要求——探索盐碱地种植大豆技术集成模式,鼓励利用盐碱地种植油料作物。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落实“玉米豆粕减量替代”行动。3)提出增强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同上一年相比,新增“重点提高储备存在缺口、灾害频发和市场易波动地区存储比例。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充实粮食应急保障网点数量。完成年度储备粮油轮换任务”以及“加强重要节庆假日猪肉价格市场监测,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内容。4)首次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强调肉、蛋、奶、蔬菜、中药材、水产、粮食的具体产量要求。
2、基础设施及装备:1)继2022年,《意见》再次强调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运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实施五级“田长制”。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土壤改良措施,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3)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深入开展“机田证”一体化试点,探索开展与农机作业量挂钩的分年度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8%。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并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省级安排到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60%(2022年为55%)。“支持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发展补短板促振兴的产业项目,新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帮扶基地。深化拓展“五进九销”帮扶措施。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95万人以上。”
4、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加快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等“三大部省共建实验室”建设。建设有机旱作生产基地30万亩和14个科研示范基地。引导民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深度参与。持续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持续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推动山西“新农人”电商能力提升。全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速超10%。构建“产业+电商+配套”生态,推动100个乡村e镇全部建成运营。
【山证宏观】2023年3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数据分化,收益率短期仍偏震荡
市场启示:经济数据分化,收益率短期仍偏震荡。3月除消费和出口外,多项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值,尤其是房地产新开工、施工、投资数据跌幅扩大。但是从一些中远端指标看,经济内生动能构建的路径还在展开,比如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下降;一季度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跌幅持续收窄,住宅库存连续两个月去化,有助于房价改善到销售回升链条的构建,销售向投资端的传导还会延续。从上述内生动能相关的指标看,我们认为经济改善的趋势是比较明确的,节奏可能存在波动。上周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整体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偏乐观,货币政策基调更加平稳,对货币信贷的要求从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合理增长”转变为“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值得关注。虽然央行对货币政策表态略有变化,但从政策到资金面存在时滞,短期资金面有望偏稳。另外,市场目前担心在经济修复的情况下,4月政治局会议在政策上带来的扰动。综上,债市短期风险不大,大概率还是以震荡为主,方向选择可能要到5月份。
多因素支撑消费好转。一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实体店零售逐步改善。二是就业和收入改善有助于消费倾向的回升。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和服务的供给也在逐渐的修复。从服务业来看,3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2%。
房地产依然处于调整阶段,销售向投资传导偏弱但趋势不改。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5.8%(前值-5.7%),当月跌幅扩大至-7.2%(前值-5.7%)。地产销售和竣工持续好转,但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增速跌幅扩大。总体看,房地产销售向投资传导偏弱,住宅库存有待进一步去化。
基建投资保持强势。3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8.8%(前值9.0%),快于全部投资增长。下阶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交通、水利、能源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同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也有望带动基建投资。
制造业投资韧性好,主要受消费和出口驱动,今年可能存在预期差。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7.0%(前值8.1%)。分行业看,除汽车制造业外的消费类制造业投资有所改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在去年快修复的基础上,今年3月累计增长43.1%,较2022年12月和2023年1-2月分别提升0.5个百分点、9.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出口的拉动。
工业生产加速,依然好于需求端。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第一,市场需求回暖,消费改善明显和出口超预期增长。第二,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第三,企业经营活力和预期有所增强。需要关注的是,生产加快修复的背后依然面临着企业库存再度攀升的担忧,反过来可能会制约生产。
【山证宏观】2023年3月PMI点评兼论利率影响:经济持续恢复,收益率短期难改震荡
制造业景气度高位边际回调,非制造业商务活动PMI继续走高。3月制造业PMI为51.9%(前值52.6%),尽管有所回落,但景气水平仍为近两年次高点。商务活动PMI继续回升至58.2%(前值56.3%),其中服务业回升至56.9%(前值55.6%),建筑业回升至65.6%(前值60.2%)。三大领域PMI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国内经济仍在企稳回升。
产需两端继续扩张,制造业生产快于需求。从PMI分项看,制造业生产、在手订单边际均有所回落,生产和在手订单之差回落到5.7%(前值7.4%),但12个月均值仍处高位,显示生产年初以来持续快于需求。非商务活动中,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再创新高(56.9%),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则回落到50.2%(前值62.1%)。不过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7%,连续4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前景比较乐观。新出口订单指数边际回落,整体有韧性但处于低位。
需求边际扩张快于库存积累。由于生产边际仍在扩张,导致产成品库存继续攀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当月值和12个月均值处于2016年以来高位。新订单指数边际回落至53.6%(前值54.1%),但相较于库存指数有所回升,或预示1-2月工业企业库存边际回升后,将再度进入去库存进程。
企业经营预期改善,采购活动开始活跃。3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企业采购意愿开始边际改善,连续两个月采购量PMI维持在53.5%,12个月均值为49.2%(前值48.8%)。3月进口指数为50.9%,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企业生产用原材料进口量继续增加。采购相对于生产也有所加快但整体还处于偏低位置。
工业品价格仍在回落,制造业价差加快改善。3月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48.6%(前值51.2%),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1.8%(前值53.0%),价格整体仍在回落。3月出厂价格及购进价格指数价差为-2.3%(前值-3.2%),从趋势上看,中下游企业价差修复速度加快。
市场启示:经济持续恢复,深层次驱动因素仍待改善,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有限。3月PMI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保持了较好的恢复势头,制造业和商务活动新增需求仍在好转,并且开始消化库存。但在库存仍偏高的情况下,工业品价格仍在下滑。中期看,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回落,经济复苏斜率可能不高。但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放缓以及地产销售政策宽松,消费的缓慢恢复以及基建支撑,政策推动信心恢复,经济深层次修复延续。二季度债券市场依然面临一定风险,但收益率上行幅度有限。短期看,3月国股银票转帖现利率回升或预示3月信贷依然偏旺,资金面宽松下债市大概率依然呈现震荡格局。
【山证煤炭】山西煤炭产业月度观察:潞安环能重回山西煤炭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名(20230331)
煤炭产、销、运及价格。2023年1-2月份国内煤炭产量,累计生产原煤73423万吨,同比增长5.82%。1-2月份国内累计进口煤及褐煤6064万吨,同比增加71.35%。截止3月24日,大同弱粘煤、晋城无烟煤及吕梁焦精煤、长治喷吹煤的价格为957元/吨、2030元/吨和2380元/吨、1500元/吨,环比2月底变化-3.33%、0%、0%和-6.25%。2023年3月动力煤月度长协724元/吨,环比2月下跌3元/吨;但同比去年仍高出4元/吨或+0.56%;沙曲矿焦精煤长协加权平均价2370元/吨,环比2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出13.4%。
煤炭股票市场。2023年3月,煤炭板块先抑后扬,中信煤炭行业指数月度涨幅-3.83%,没有跑赢大盘指数。个股方面,截止3月30日,山西省10只煤炭个股合计市值3130.85亿元,环比2月底减少268.02亿元(或-7.89%),占行业板块总市值的19.88%,比2月底降低1.2个百分点;其中,潞安环能、山西焦煤、美锦能源仍列山西煤炭板块市值前三,分别为661.7、576.49、397.17 亿元,分别占行业板块总市值的4.20%、3.66%、2.52%。股价表现方面,受兖矿能源超预期股息分配方案影响,高股息率煤炭个股表现较好,山煤国际、潞安环能、山西焦煤周涨幅靠前,3月先抑后扬,收复部分失地。
煤炭债券市场。截至2023年3月30日,山西煤炭行业(统计口径为wind四级行业煤炭与消费用燃料+华阳新材料集团)存量债券225只,占山西省存量债券总数量的43.27%;存量余额合计2674亿元,占山西省存量债券余额的49.67%。2023年3月煤炭企业新发债券12,规模合计130亿元;主体评级除兰花科创为AA+外均为AAA。3月份山西省煤炭行业偿还债券规模106.42亿元,债券净融资规模23.58亿元,延续2月份以来债券净融资趋势;3月山西省没有推迟或取消发行的债券。2023年4月到2024年2月山西省煤炭企业待偿债券余额分别为125.48、69.3、58.1、67、122.8、113.1、56.97、39、23.5、78和85亿元,其中4、8、9月是2023年山西煤炭债待偿高峰。利差方面,近期煤炭债信用利差及超额利差继续走窄。
煤炭企业并购重组。2023年3月新增煤炭行业并购交易2起,涉及交易金额5.6亿元左右;其中山西省区域内存量0起,其他省市2起,分别是华康股份收购华和热电95%股权和新易盛95%股权事宜和雪峰科技增资新疆雪峰获其44.1%股权事宜,并购进度均为董事会预案。上述并购均是围绕煤炭行业上下游进行的资源重组,随着煤炭经济景气度回升,预计未来上市公司定增收购集团公司非上市资产,或者煤炭行业上下游企业为提高规模,降低成本采取的并购重组交易仍将活跃。
科技前沿:【国际领先!煤矿关键设备应急储能供电系统获认可】【“煤科威龙”问世 煤矿岩巷掘进速度可提升三倍】【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硝铵炸药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等。
转型实践:【煤矸石充填助力绿色开采】【永泰能源:结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公司坚定不移地向储能行业转型,加快推进储能转型项目落地与实施】【首套完全现货交易及辅助服务电网侧新型储能一期工程在山西大同落成】等。
【省国资运营公司组织召开省属企业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督导推进会】【王志清与华为煤矿军团副总裁杨文池座谈】【王虹桥调研华阳集团信息化工作】等。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超预期下跌、安全生产风险、进口超预期增加、二级市场下跌等。
【山证区域研究】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解读:培育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3年4月,山西省工信厅发布的《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2023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指出,要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汇聚,着力强化产业链协作,持续推动产业链质效提升,全力培育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方案》明确了三大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以轨道交通、煤机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为重点方向,力争到2023年底,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880亿元。二是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强化上游原料保障,提升中游关键部件、系统集成竞争力,提高下游高端装备制造整机市场占有率。三是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瓶颈,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产品。
《行动方案》以六大主要任务,全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综合实力。一是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竞争水平,二是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企业对接合作,三是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交流活动,四是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五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龙头产品,六是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
3月新增社融略超预期。3月社融存量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前值9.9%)。3月社融新增5.38万亿元,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也略好于去年同期的4.64万亿元。3月M2增速为12.7%(前值12.9%),高于wind一致预期值的11.9%。M2和社融增速差由上月的3.0%继续回落至2.7%,连续两个月回落,目前仍处于2016年以来的高位,流动性比较宽松。M1增速回落,同时和M2增速差进一步缩小至-7.6%(前值-7.1%),显示企业经营活力偏弱。
2月助推社融回升的力量主要是信贷,此外非标、票据均有好转。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5万亿元,创历年新高。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1.7%,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处于上行阶段,但本月的上行斜率有所放缓。表外三项合计新增1919亿元,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790亿元。企业债券新增融资3288亿元,较上月略微减少,债券融资利率和2月相比波动不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6022亿元,阶段性度过发行高峰。
信贷主力依然是企业部门,但动能有所放缓。3月企业贷款增加2.71万亿元,明显好于历年同期,企业贷款存量同比增速14.9%,高位略放缓。住户贷款和存款存量增速微幅低于上月。3月住户贷款增加411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428亿元,住户贷款存量增速5.92%,较2月略放缓。存款角度看,3月住户存款增加2.9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11亿元,增速18.1%,较上月略回落,显示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并未完全恢复,消费和支出意愿依然偏弱。
企业贷款结构延续改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一季度持续筑底。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667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存量增速去年8月以来持续增长,3月增速达到17.57%,基本上接近2017年、2021年两轮周期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的高点,但斜率有所放缓。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3308亿元,同比减少383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存量增速4.80%,一季度持续筑底。
市场启示:经济复苏边际放缓对债市有利,关注稳信用政策,二季度收益率仍有上行风险。3月宽信用边际乏力,结合今日公布的通胀数据,经济弱复苏和不均衡现象明显。对于债券市场,4-5月经济低基数支撑同比数据改善以及中期内深层次修复动能偏弱已经是“明牌”,数据的公布若预期差不大,则对市场影响有限。未来的扰动更多来自于政策端。4月7日国常会提出“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中期利于宽信用和夯实经济复苏基础,短期利于货币政策预期稳定。因此,4月下旬债市大概率延续震荡,期限利差或继续扩大。
【山证宏观】2023年3月通胀点评兼论利率影响:通胀低于预期,复苏仍不均衡
国内通胀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有所回落,低于预期。3月CPI同比0.7%(前值1.0%),PPI同比-2.5%(前值-1.4%),wind一致预期的CPI、PPI分别为1.0%、-2.3%。CPI同比下降主要受鲜菜供应大幅增加、能源价格回落的影响,但核心CPI同比由2月的0.6%回升至0.7%,显示疫后经济复苏仍不均衡。
消费品价格表现结构性分化sbo体育,核心商品和服务延续上涨。同比看,3月CPI主要项目价格增长排序为鲜果猪肉核心消费品服务能源鲜菜。3月CPI食品项环比下降1.4%,同比增长2.4%(前值2.6%)。食品项的回落主要源于天气转暖后鲜菜上市量的增加。猪肉价格同比上涨9.6%(前值3.9%),存栏量较为充裕及消费需求回落导致价格环比下跌4.2%,同比回升主要得益于低基数,随着二季度猪肉价格进入高基数阶段,同比可能出现波动。3月非食品项环比持平上月(前值-0.2%),同比上涨0.3%(前值2.2%),主要源于能源和汽车价格下降。服务价格同比还在回升通道之中,尤其是出行需求的恢复,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价格分别上涨37.0%、6.1%、5.9%和5.3%,涨幅均有扩大,核心消费品价格回升也比较明显。中期CPI不具备持续大幅回升动力,但核心CPI大概率延续回升。
高基数、欧美经济边际走弱、国内弱复苏伴随不均衡是PPI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第一,3月PPI回落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的影响,这种影响在4月大概率还将延续,5月以后会降低。第二,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石油、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开始在韧性中出现了一些疲弱的迹象,比如3月欧美制造业PMI统一走弱,美国耐用品存货增速依然偏高,美国劳动参与率、工作时间、时薪增速等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趋缓。第三,国内生产和市场需求持续改善,生活资料和加工业的表现好于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结构上看,带动PPI回落的主要分项是生产资料中的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等受到一定支撑。经济弱复苏下国内工业行业复苏不均衡,库存偏高的情况下,国内定价的工业品价格复苏力度也相对有限。
市场启示:通胀暂时非主导因素,收益率延续震荡,期限利差或继续扩大。3月20日以来国内股债齐涨,主要源于欧美银行危机引发全球流动性加快改善的预期,随着银行危机短期告一段落,上述因素对行情的影响或逐渐消退,国内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将再度主导行情。4-5月经济低基数支撑同比数据改善,经济数据可能存在的预期差sbo体育、深层次修复动能偏弱依然是市场关注点。3月欧美数据显示国外经济韧性趋弱,出口忧虑利于债市。4月7日国常会提出“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中期利于宽信用和夯实经济复苏基础,短期利于货币政策预期稳定。通胀暂时不是债市的主导因素。综上,4月下旬债市大概率延续震荡,期限利差或继续扩大。
【山证宏观】2023年3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数据分化,收益率短期仍偏震荡
市场启示:经济数据分化,收益率短期仍偏震荡。3月除消费和出口外,多项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值,尤其是房地产新开工、施工、投资数据跌幅扩大。但是从一些中远端指标看,经济内生动能构建的路径还在展开,比如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下降;一季度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跌幅持续收窄,住宅库存连续两个月去化,有助于房价改善到销售回升链条的构建,销售向投资端的传导还会延续。从上述内生动能相关的指标看,我们认为经济改善的趋势是比较明确的,节奏可能存在波动。上周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整体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偏乐观,货币政策基调更加平稳,对货币信贷的要求从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合理增长”转变为“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值得关注。虽然央行对货币政策表态略有变化,但从政策到资金面存在时滞,短期资金面有望偏稳。另外,市场目前担心在经济修复的情况下,4月政治局会议在政策上带来的扰动。综上,债市短期风险不大,大概率还是以震荡为主,方向选择可能要到5月份。
多因素支撑消费好转。一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实体店零售逐步改善。二是就业和收入改善有助于消费倾向的回升。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和服务的供给也在逐渐的修复。从服务业来看,3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2%。
房地产依然处于调整阶段,销售向投资传导偏弱但趋势不改。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5.8%(前值-5.7%),当月跌幅扩大至-7.2%(前值-5.7%)。地产销售和竣工持续好转,但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增速跌幅扩大。总体看,房地产销售向投资传导偏弱,住宅库存有待进一步去化。
基建投资保持强势。3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8.8%(前值9.0%),快于全部投资增长。下阶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交通、水利、能源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同时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也有望带动基建投资。
制造业投资韧性好,主要受消费和出口驱动,今年可能存在预期差。3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7.0%(前值8.1%)。分行业看,除汽车制造业外的消费类制造业投资有所改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在去年快修复的基础上,今年3月累计增长43.1%,较2022年12月和2023年1-2月分别提升0.5个百分点、9.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出口的拉动。
工业生产加速,依然好于需求端。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第一,市场需求回暖,消费改善明显和出口超预期增长。第二,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第三,企业经营活力和预期有所增强。需要关注的是,生产加快修复的背后依然面临着企业库存再度攀升的担忧,反过来可能会制约生产。
【山证区域研究】《山西省现代医药产业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解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近日,山西省工信厅印发《山西省现代医药产业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3年末,全省现代医药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药食同源、膳食补充等大健康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2022年7月,山西省商务厅印发的《山西省现代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方案》中也明确,2022年山西省现代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70亿元;到2025年,现代医药实现产值500亿元。依据相关数据,2021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
聚焦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坚持把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振兴的重要引擎,聚焦“制药原料-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关键环节,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链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配套合作,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特色优势,联动相关部门、开发区,探索推进“政府+园区+链主”招商模式,实现“一链一园区”精准招商。鼓励“链主”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支持、资金入股、产品让利等方式,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链主带动发展,推进市场主体壮大。聚焦高端仿制药、经典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主体;按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路径,重点支持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争当“链核”,支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争当“链主”;定期在链主企业召开协作配套项目签约对接会,推动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发展,带动中药材生产和质量全产业链发展,补足省内企业研发创新短板,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
【山证区域研究】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2023年行动方案解读:培育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3年4月,山西省工信厅发布的《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2023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指出,要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汇聚,着力强化产业链协作,持续推动产业链质效提升,全力培育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方案》明确了三大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以轨道交通、煤机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为重点方向,力争到2023年底,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880亿元。二是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强化上游原料保障,提升中游关键部件、系统集成竞争力,提高下游高端装备制造整机市场占有率。三是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瓶颈,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产品。
《行动方案》以六大主要任务,全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综合实力。一是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竞争水平,二是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企业对接合作,三是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交流活动,四是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五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龙头产品,六是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
【山证区域研究】山证看山西2023年第4期:经济增速总体恢复向好,主要指标稳定增长
2023年一季度山西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增速总体恢复向好,主要指标稳定增长
一季度山西经济运行总体恢复向好。生产端来看,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贡献率大幅增长;工业保持平稳增长,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需求端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呈低位运行态势,工业投资同比出现下滑,但新能源发电、医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投资仍实现高速增长;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市场消费加速回暖。
GDP增速快于去年全年,第三产业占比提升。2023年一季度,山西省实现GDP 5824亿元,同比增长5.0%,快于2022年全年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增速高0.5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171.1亿元、2910.8亿元、2742.5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占比分别为2.94%、49.98%、47.09%(去年同期2.79%、50.84%、46.37%),同比增速分别为3.8%、5.1%、4.9%(去年同期6.0%、8.4%、5.0%),贡献率分别为5.49%、34.64%、59.87%(去年同期2.43%、76.93%、20.64%)。一方面,上一期基数较高致第二产业增速下降,占比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贡献率大幅增长。
市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各地市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两位数增长的有长治市(12.9%)、晋城市(10.8%)、临汾市(10.8%)、阳泉市(10.1%)。市域投资发展不平衡。从各地市来看,长治市(7.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其余各地均为6.3%。从产业分类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居前的为太原市(53.6%)、吕梁市(38.2%);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居前的为大同市(31.0%)、太原市(4.5%)、阳泉市(0.8%);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居前的为忻州市(37.4%)、吕梁市(24.5%)、阳泉市(18.5%)。市域零售持续回暖。各地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总额大多上涨,涨幅居前的有临汾市(32.7亿元、11.2%)、吕梁市(18.0亿元、8.1%)、忻州市(7.1%),下跌的为太原市(180.8亿元、-2.5%)。
●1-2月山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18.3%;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2023年1-3月,全省新能源发电量181.11亿千瓦时,占到总发电量的16.42%,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1.89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占比最多,达到73.99%,太阳能发电量占比20.33%。
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4%,制造业增长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经济总体恢复向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省GDP为5824.3亿元,同比增长5.0%,快于全国(4.5%)0.5个百分点,快于去年全年(4.4%)0.6个百分点,经济总体恢复向好。
光伏电池同比上升,新能源车产量较去年同期降幅明显。2023年一季度,山西光伏电池累计产量210.4万千瓦时,同比上升6.0%。山西累计生产新能源车10960辆,累计同比下降55.9%。
●山西印发优化能源营商环境三十条:充分发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一体两翼优势;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型号列装不及预期;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新型号研发不及预期。